前段时间两部电视剧《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热播,这两部大戏刚收官没多久,又一部系列剧《四十正好》放出了立项和选角消息.虽然最后发行方澄清《四十正好》的网传立项进展和选角均不实,但我看到的时候还是挺惊愕的。
现在的国产剧已经流行从年龄焦虑入手打动观众了。尤其随着平权运动的兴起、女性意识的崛起,这种女性题材的影视剧总能未播先火。
而我自己用一句微博上很火的话来形容:“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夹在中间的我,困惑不已。”
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同性恋群体会面临的“困惑”和“而已”吧。
困惑:“你怎么还不结婚?”
而已:“结婚不是人生的必要选择。”
每一个到了适婚年纪还未向家人出柜的gay,总是免不了要被家里催婚。甚至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已经鼓起勇气向家人出柜了的gay,他们的父母也不能完全接受,总觉得这个能“治”,结了婚就能“变过来”。
好像这个社会无形中给了所有人一个规定,大学毕业了工作一两年稳定一些了,就要赶紧结婚生子。不结婚的人生仿佛就不完整。
这其实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无奈和心酸。但其实只要自己心里清楚:结婚只能为了自己去结,而不是因为有人说了一句“你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去结婚。
婚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是一张盖着红印的结婚证?还是两个人的情感保障?是一场浪漫的仪式还是一个冰冷的坟墓?
我觉得徐静蕾之前在一个综艺里讲过的话应该要成为所有人的生活态度之一:“很多人说我是不婚主义者,但我觉得不全面。我是觉得谁自己愿意干吗就干吗,你想要结婚你觉得结婚幸福我就恭喜你,每个人就过自己觉得高兴的生活。没必要拿自己当一个标准,也不要拿别人的标准去衡量自己。我的一个朋友说她要结婚了,那我是很祝福她的。但我祝福的不是婚姻本身,是因为你幸福所以我祝福你。怎么到了我们这儿,我觉得我这样幸福都不祝福我们了?这是对我们的不公平吧。“
对于gay而言,或许我们有人心里是期盼婚姻的,但一定要想清楚,婚姻的前提是要真诚,是为了幸福。或许我们办一场和异性夫妻一样风风光光的婚礼还不现实,但社会环境和社会包容度已经越来越好。
能和相爱的人锅碗瓢盘、柴米油盐的过一生,就是莫大的幸运。就算没有一场世俗的婚姻,我们依然可以过得很幸福。
困惑:“有钱无罪,没钱有罪。”
而已:“一定要有一笔Fuck money。”
从一个很现实的角度来讲,为了以后的生活保障,gay是要努力比其他人要有更多的储蓄的。说的长远一点,现在多存点钱,等自己老了就能住更好的养老院。
但对于很多gay而言,尤其是二三十岁年纪的gay,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多少存款,他们是这个城市里把“精致穷”贯彻执行地最到位的一批人。
因为我们不会想很多关于以后的事。只有在夜深人静支付宝提醒下个月花呗账单、银行发来信用卡透支短信的时候,才有一声微弱的叹息。
谁都有收入能力跟不上膨胀物欲的年纪。所以我不反对精致穷,但不能一直精致穷。
给自己的生活存一笔保障,让自己在面临生活中突如其来变故的时候有能力去抵挡,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就像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说的那样:“我的安全感,来自于口袋里有钱。”
困惑:“养儿防老。”
而已:“孩子不防老,防晒霜才防老。”
“养儿防老”这句话在我心里,是话题#有哪些三观不正的老话#里的排名第一。
已经2020年了,这句话简直就是对这个时代最大的侮辱。
一个生命,不应该肩负着什么责任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虽然这个世界一定会赋予他责任,但责任绝对不应该成为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理由。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持有这种观念的人类还比不上那些一完成交配使命就死去的低等生物,至少它们是纯粹为了繁衍而繁衍,为了自己的物种不灭绝,而不是为了什么老有所依。
仔细想想平时谁会经常说养儿防老?难道是那些已经当了爸爸妈妈的人么?其实当了父母的人往往不会想着什么养儿防老,从为人父母的那一刻起,就只顾着把自己最深沉的爱去毫不吝啬的给予了。经常把养儿防老挂在嘴边的,反而是那些劝诫别人赶紧生孩子的人,但他们的孩子却不见得有多孝顺。
防老的不是孩子,而是防晒霜。
困惑:“父母无法理解我的性取向。”
而已:“在自己的人生排序里,自己该是第一位。”
谁都想有一对开明的父母。
但因为父母那一辈人的生长年代和人生观念与我们都大不相同,所以我们无法苛求父母一定理解我们的性取向以及人生选择。当然如果他们能理解并真心祝愿我们那当然最好。但如果他们实在没办法接受,我们也没办法逼迫他们与“自己有一个同性恋儿子”的事实去和解。
毕竟对于传统的中国式父母而言,看到自己的儿子结婚,有自己的孩子,让自己能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是他们一辈子的期盼。
但我们始终需要认清一点,他们的期盼终究是父母的期盼,父母的期盼不一定非要成为我们人生的剧本。
在自己的人生排序里,自己才应该是第一位。